公司介绍 系统介绍 项目介绍 收藏本站
  帐号 密码 识别码  
全站搜索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家校通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咨询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

微信服务号
客服电话
+86+0411
87924411
13674247616
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资讯   

怎样体现语文课的“语文味”
        语文教学,要走在语文的路上,语文教师,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田地,把语文教得实在一些,语文味教得浓一些。

  新课程的实施,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,课堂教学一扫过去沉闷乏味的气氛,变得鲜活灵动。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了,讨论的气氛热闹多了。但大家却明显地感到,语文课堂正在逐步走向失真,语文课堂的本色正在丢失,语文课堂的语文味越来越少了。

  一、让琅琅读书声响彻课堂

 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琅琅的读书声。“三分文章七分读”,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诵读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。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内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,力求读准字音,读出节奏,读得有情味,读得有美感,从而领悟到朗读的乐趣。

  下面是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的《我愿意是急流》的朗读训练设计:

  师:我们这节课的上法是:美美地听,美美地读,美美地品,美美地说。

  第一个教学板块:美美地听。

  1、请同学们听男生配乐朗读,听的时候要想象诗中的“画面”。

  2、请同学们再听女生的配乐朗读,听的时候要感受诗中的“情感”。

  3、请同学们第三遍听读课文,听的时候要感受“以声传情”的细节,同时要轻声地跟读。

  第二个教学板块:美美地读。

  1、请同学们自己朗读。

  第一遍:重在整体感受,注意语音(饱满、圆润)。第二遍:重在体味情感,注意语流(节奏、停顿、快慢)。第三遍:重在进入情境,注意语气(轻重、抑扬、抒情性)。

  2、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与表达。

  请同学们先试读首尾两段,再在轻音乐中朗读全诗,最后请同学们来评说几位同学的个性化朗读。

  余映潮说:“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,它不是美的语文课”。在本教学案例中,教学以“听读”领起,细细浸润,轻慢推进,稳中求变,要求具体,一步一步地拨动着学生的心扉,激发着学生朗读的欲望。在语文课堂上,学生的兴趣是读出来的,学生的激情是读出来的,学生的语感是读出来的,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,一堂好的语文课也是读出来的。

  二、让扎实的语言品析随处可见

 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。品味语言,就是对语句的意义、情感、色彩、分寸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鉴赏。现在的语文课堂,很是注重向“人文性”一边倒。实际上,培养学生听、说、读、写的能力应该作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加以落实,从而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、写作、听说的能力,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。人文性的实现是蕴涵在工具性的实现之中的。

  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》的一个教学片段:

  师:把文章中触动你心灵的字、词、句子,或使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找出来。 

  生:“静静”“轻轻”“踉踉跄跄”“跌跌爬爬”大量运用叠词,不仅描写情态逼真,而且舒缓语气,琅琅上口。 

  生: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,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。所以作者多从听觉描写盲孩子感受到的自然美:“牛儿哞哞地叫,羊儿咩咩地叫,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”。 

  生: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,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:“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,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,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”。 

  师:美的意境是由美的语言组成的。同学们能否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? 

  生:分角色朗读。(配乐) 

  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的感受、涵咏、领悟、运用为基本内容,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灵动,品味语言的气韵,提高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能力。本案例通过品味语言,分角色朗读,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文章中语言的魅力。实际上,新课标理念的一个突出要求就是在语文课上不能少了语言的品味。

  三、让浓烈的情感弥漫每个角落

 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要求:“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,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,同时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。”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,没有情感充盈的课堂不是语文课堂。不论是教师,还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,都要认真品析文本,进而领悟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,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,思想碰撞思想,课堂才能充盈在一种愉悦动人的情感氛围之中。

  下面是笔者执教的《紫藤萝瀑布》“研读赏析”的片段:

  师: 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按瀑布的特点似乎应该飞快地流过,为什么作者用“缓缓”而不用“飞快”,能调换吗?

  生:作者看到这一树繁密的紫藤萝瀑布后,要从即将失去亲人的“焦虑和悲痛”中解脱出来,转变为“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”,需要有一个静静地细细地思考过程,情感在这里是慢慢变化过来的,怎么能用“飞快”呢?

  师:这一条花的瀑布还流过了哪里?

  生:“不断地流着,流着,流向人的心底。”

  师:前面流过的地方是“心上”,现在是“心底”,从“上”到“底”,作者这样用词说明了什么?

  生:说明作者由紫藤萝瀑布所引发的思考比前面更加深入,有了更深的感悟。

  师:人和花一样,也会遭遇到各种不幸,那么人应该怎样来面对各种不幸?

  生:面对不幸,也要有顽强的精神,不能被不幸所压倒,要执著,要坚信美好的事物是阻止不了的,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,生命的长河不会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,所以厄运过后,要再次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。

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,情感场的建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,让学生与文本、人物产生共鸣,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这个教学案例,教师的情感,学生的情感,作者的情感,产生了很好的融合,形成了一条情感流动的小溪,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。于漪老师说:“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,师生就会精神振奋,独特的感悟、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,汩汩流淌。”